个人简介


卢龙

卢龙,河北行唐人,现为河北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石家庄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出版、发表

《二集,卢龙水墨》《卢龙袖藏白云图册》《卢龙白描作品集》《弄花册花鸟画集》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集》《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作品集》

《全国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览作品集》《河北省首届青年美展作品集》

《中国人物画临摹与创作》《中国花鸟画临摹与创作》《中国山水画临摹与创作》

《中国写生作品集》《河北百名国画家作品集》《青绿山水》《迷途之返一卢龙版画集》《墨迹刀痕—木刻版画作品集》。

展览

作品《松上迷客》参加河北省百名国画家精品展(河北省博物馆)

作品《中华铁壁》参加全国第四届肯年画家展(中国美术馆)

作品《山外云》参加全国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苏州博物馆)

作品《山水》获河北省首届青年美展金奖(河北美术馆)

作品《山水》参加全国第五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展(河北美术馆)

作品《老墙》获精致微观全国小幅工笔画展丹青奖(中国美术馆)

综合材料作品《留》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河北省博物馆)

作品《假》连环画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上海中华艺术官)

作品《惊》参加首届河北省工笔画学会艺术展

2012年北京一号地艺术区举办河北美术学院首届青年教师双人艺术作品展

2012年徐州李可染美术馆举办艺术联展

2014年北京798艺术区正仁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4年北京振冲画馆举办河北美院师生作品展

2015年举办北京文华堂六入艺术联展

2015年北京798艺术区HIHEI艺术中心举办七人艺术联展

2017年韩国光州卢龙作品展

2017年天津美术学院瀚琮举办卢龙个人版画展

2017年北京美地亚艺中心举办欲望成为形式卢龙张刚双个展

2018河北石家庄正方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卢龙木刻作品展

2019年全国青年美术展

2019年中国扇面绘画专题展

2019年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

2019年致敬石门新力量之当代艺术践行者 卢龙版画作品展及分享交流会

2021年《直面2021——交叉与重叠》视觉实验艺术展

2021年北京而已美术馆百人联展 色点100

2022年万物有时 国际当代艺术展

2023年版画的魅力

2023年全世界我们最好纸上作品展

2023年华唐印象河北省版画作品展

作品解读和创作理念

《飞奔的人》尺寸200cm*200cm,木刻版画 宣纸油墨

此幅作品是展现一个奔跑的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永不停歇的探索飞奔。意在突显振翅而飞、信念坚定,是对突破与重构、对人之为人的思考与哲辩。通过简洁而富有生机的造型和大黑大白的强烈对比,来表达对展新未来的渴望。

《大海》尺寸200cm*200cm,木刻版画 宣纸油墨

大海的广阔与深邃,月亮的皎洁与神秘,浪花的奔腾与热烈所构成的壮美画风是对崇高的礼赞。一轮圣洁的月亮在画面正中央,清亮柔和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海浪,闪烁着高贵的光芒。海浪起舞,是对月光最真挚的回映。整体的浑然效果是对生命感的印证,大海作为大自然最为壮丽、神秘、丰富、多变的。而浪花则是大海的精华,时而温柔细腻,时而狂野奔放,更是大海感情的宣泄和生命跳动的象征。此幅版画高洁明快,对比强烈,主要表现的是浓郁的情感和深邃广阔内在生命感。

《微尘》尺寸200cm*200cm,木刻版画 宣纸油墨

此幅作品是以意象造型手法表现一粒微尘突变与重生。她标志着一种内在的发展与需求和刹那的变化,无限的对超现实与超自然坚定不移的探索和肯定。这一粒微尘不仅是一个神奇而丰富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启示。她启示我们对人性幽谜的考问,更启示我们对自由意志的渴望。一粒微尘,缘起性空。即一切事都是缘和合而生,又因缘和合而灭。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微尘相合同样而为世界。

《飞鱼》尺寸200cm*200cm 木刻版画 宣纸油墨

古往今来,创造力与想象力无疑是重要而珍贵的价值,在许多文化背景中,大鱼往往象征着力量、智慧和神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是最常见的吉祥之物,寓意着富裕和充裕。而“大鱼”则代表着更强大和深邃的力量与智慧,自由飞。在自然界中“大鱼”是海洋湖泊中的强者。在社会中“大鱼”就是个体代表,而“飞翔的大鱼”则代表了个体在社会中不断进取和探索的过程。她象征着个体心灵的充盈和自我实现,通过面对内在的恐惧和挑战,能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力量。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中,飞行往往与自由、超越等概念有密切的联系。从伊卡诺斯的翅膀到现代飞行器的发明,飞行一直是人类探究和追求自由的象征,在探讨自由意志与决定论和哲学论中,对人类追求自由的意义而产生深思。

刻刀的力量

——解读卢龙的版画作品  

郑以墨/文

卢龙对版画的痴迷缘于一次偶然的事件,由于纸的问题,原本应该是“墨分五色”的画面却呈现出版画般的黑白两色。就像当年康定斯基无意间发现了倒立画面所产生的纯粹形式美而转向抽象绘画,卢龙发现了黑白画面的魅力,转而投入版画的实验与探索。刻刀与木板的强力对抗深深吸引着卢龙,在他看来,木板上形态各异、深浅不一的刻痕代表着力量的投射与变化,它们跟随艺术家的思绪去塑造那些未可预测的偶发形象,此间充满了创作的灵光乍现与发泄的畅快淋漓。此时,传统的刻刀已无法满足艺术家的情感表达,他便自创了不同规格的新工具,这些工具与其说是刻刀,毋宁说是小斧头,当一组形态各异的工具整齐摆放在布袋之中时,便构成了一首高昂的交响乐。

卢龙一直致力于刻刀的表现力,他摒弃了艺术创作中备受推崇的“成竹在胸”,不再使用完整的画稿,而是尝试着用刻刀在木板上直接构建物象的造型与刻痕的编织。他的作品中,一组组或尖或方的奇异造型纵横画面,它们充满着矛盾、对抗,甚至是分裂,它们的棱角与尖刺足以刺痛观者的心灵。形体之上,是艺术家飞舞着刻刀留下或静或动、或疏或密的痕迹。这些刻痕可以凝聚为横扫万物的狂飙,也可以散落出静谧的圣洁;它们可以成为相互追逐的拍打岩石的激浪,也可以变幻为夜空划过的流矢;它们翻卷、缠绕便形成重重乌云,沉静下来则化身斑斓的月光……它们因艺术家的思绪激荡而躁动,也因其充沛的情感而充满力量。

然而,在奔放不羁的视觉表象之下,却隐藏着艺术家对生命与现实的敏锐思考。他歌颂宗教的虔诚与圣洁,其刻刀下的顽石因神力的笼罩而熠熠生光;他探寻着人的本源,那些具有原始生殖崇拜意味的形象粗犷而率真,被压缩在这一特定、狭小空间的龙虎似乎意味着人类对本性的钳制与扭曲;他嘲弄着人类的狂妄与无知,被征服的猛虎如民间剪纸般的卡通与顺从,英雄主义的豪迈也因此变得荒诞不经,于是,本应冲入九霄的飞龙也变成了小虫;他慨叹着现实的桎梏与人生的无奈,当巨龙发起雷霆之怒,必会殃及池鱼,它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然而,池壁的阻隔又使得鱼儿无处可逃,徒劳地挣扎只会带来彼此的伤害与累累的伤痕,恰如人类自身;他还会以诙谐的方式,刻画将脖颈伸出水面的禽鸟,以求瞬间的喘息;他也试图以刀劈开黑暗,让耀眼的光芒如潮水般摧毁整个污浊的世界。

卢龙不断地用刻刀叙述着自己游离不定、纷繁复杂而又极其敏感的情感,时而高亢,时而低吟,时而激愤,时而调侃,时而清晰,时而迷茫。其间,他的思想是飞扬的,他的刻刀是任性的,他恣意地享受刻痕的节奏韵律,并赋予它们坚定的思想担当。唯有如此,他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存在、艺术的永恒和木刻的力量!